这个春天,当大家还在为赏花而在公园里苦苦排队时,有些年轻人已经选择远离人群,转身拥抱郊外的茶园。
实际上,这几年的茶园游、围炉煮茶等“茶活动”,早已吸引了一年轻人。面对现实生活的疲惫,年轻人通过品茶、逛茶园,在城市之外寻得一方自在天地。
就像前不久,西湖龙井迎来了开采季,嗅到茶香味的人们便奔赴至梅家坞村等知名产茶区,想要抢上第一波“贵如金”的明前龙井[1]。赶来赴这场限定的“春茶之约”的,除了有茶农茶商,还有一群爱茶的年轻人。
春天的空气里,充满了沁人心脾的茶香味。但如今,爱上这股茶香的不再只有人们印象中的“老一辈”。许多年轻人喝过了碳酸快乐水,尝过了提神冰美式,兜兜转转,也爱上了最熟悉的高质量饮料——茶。
不久前,电视剧《梦华录》的热播,带火了“围炉煮茶”这一勃发于唐宋的传统茶宴形式,使之成为周末休闲新潮流。以慢为核心的茶文化,正好对上年轻人们重体验、爱社交的心。截至目前,抖音上“围炉煮茶”相关线亿次,小红书上相关的笔记有近20万条。
不过,比起古人饮茶“闲来松间坐,看煮松上雪”的极简风格,当代年轻人的煮茶则更为“贪心”一些。
拥有亲自煮茶品茶的体验感、好友畅意对谈的快意尚且不够,打卡出片的网红感亦要拿捏到位。商家们也乐于迎合饮茶这一新商机,仅2022年12月大众点评上新增“围炉煮茶”服务的实体商家数量,环比同期就上涨了326%[2]。
然而,重在体验各种品茶姿势的年轻人,光去“围炉煮茶”这一方茶社还未过瘾。直接去茶园体验采春茶,在碧绿茶园中游玩一番,才是他们的品茶新方式。
人在城市,心在茶园,当代“陶渊明们”虽然工作日996,但也不耽误周末抽空“归园田居”。小红书上,“茶园”相关笔记数量已经过万,其中“杭州三月国内旅游天花板”等推荐梅花坞、龙井村等热门春游采茶体验的笔记,更是受到大众的追捧。
对年轻人来说,与其在满眼都是人的都市公园里赏花,不如约上亲朋好友,在懂茶之人的带领下,去千亩茶园的广阔空间里寻茶采茶。上周末,就有一帮年轻人相约去梅家坞的网易严选茶园春游采茶,亲自体验溯源采茶、非遗制茶的全过程。
在这里,年轻人们“一站解锁”茶园春游、制茶体验、饮茶品茶、打卡分享的多重体验。他们不用排队等一枝烂漫春花,茶园春色已尽收眼底;也不用靠提神醒脑,馥郁茶香即让人心旷神怡,唤醒一整个春天。
从古至今,位于“十大名茶”之首的西湖龙井,其茶香就令人念念不忘。曾经六下江南、探遍世间好物的“旅游博主”乾隆,为了这独一无二的茶香,不惜四次到访龙井,图的就是“龙井新茶龙井泉,一家风味称烹煎”。
要想尝一口连乾隆都留恋的好滋味,需对龙井茶叶的产地、采摘时节、制茶手法要求严格。毕竟茶叶对天气、土壤、水文等地理条件的敏感,远比“橘生淮北则为枳”还要夸张[3]。
在所有西湖龙井的产茶地里,数“狮、龙、云、虎、梅”的茶叶质量为上佳,位于西湖风景名胜区的梅家坞茶文化村,便是其中的“梅”,已与茶结缘600多年。无论是土壤酸碱度,还是降雨量或海拔高度均属拔尖,网易严选的茶园便藏在这里。
而要保证茶叶的质量,注重产茶区的地理条件只是一方面,采摘茶叶的时节和手法也需得当。所谓“明前茶,贵如金”,便是因为明前春茶的滋味物质已有一定积累,而酚氨又尚未到达浓醇,这使得茶的鲜爽滋味十足。要是隔了清明节,茶叶品质便可能差出十万八千里。
一片优质的西湖龙井茶叶,少不得手工采摘的功夫。茶农需将“一芽二叶”的芽头嫩叶一同摘下,这样才能保证茶叶的上乘品质。漫步在梅家坞的网易严选茶园,除了能享受满园的春色,偶然间还能遇上一群独具匠心的采茶人。
为了不破坏这一鲜嫩茶叶,她们对明前龙井茶叶的采摘动作、叶片长度等均有严格要求。明前龙井讲究的嫩采细采,要求芽叶匀净完整,并尽量保持鲜叶的鲜绿度,非熟练采茶农不能胜任。每生产一斤优质的明前龙井茶,需6万多个鲜芽制成,背后便是采摘6万多下的人工,非“科技与狠活”可比拟。
但把茶叶小心采摘下来还没算了事,茶园里的鲜叶要轻采轻放,用竹篓贮运,避免挤压[4]。体验采茶的年轻人与茶农一起将茶叶小心运送,方不辜负龙井茶叶的高品质。
当然,不止采茶,炒茶的手法也至关重要。在严选茶园,可以见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卢派制茶工艺。这种工艺遵循抖、挺、扣、抓、压、磨、搭、捺、拓、甩十大手法,每片茶叶由平均拥有30年炒茶经验的高级茶师,历经6-8小时千百次翻炒制成。
这样孕育出来的明前龙井茶,产地正宗、品质上乘,浓缩了采茶人和制茶人的匠心。费上百般心思,当代年轻人所要追求的,无非是想还原千百年来那口不变的幽幽滋味。
年轻人喝茶,不仅追求有味道的水,更追求精神上的满足。除了讲究茶叶品质、讲究喝茶形式,茶背后所蕴含的茶道精神和生活方式,或许才是让他们热衷于品茶的原因。
唐宋时候,茶文化勃兴,逐渐融入中国人的物质与精神生活。俗话说“茶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酒花茶”,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文人八大雅事里,都有茶的存在。
传统的饮茶之道,往往沉淀着历代文人墨客因寄所托的情怀。最早谈及茶道哲思的诗僧皎然曾作诗言,“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二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这三层境界,正契合了品茶的渐次境界,最高便是得而忘忧、苦心勘破了。
也正因为茶文化背后的精神力量,当代快节奏生活下的焦虑年轻人们,正重新发现着茶的意义和价值。
对于他们来说,奶茶甜蜜,咖啡醒脑,茶则成为了精神寄托。在小红书上,“茶生活”的线亿的阅读量。或许一杯健康而甘醇的茶,才是当代年轻人所真正需要的。
除了健康和好口感,最重要的是泡茶需耐心、品茶需静心。传统茶文化所推崇的“慢”与“闲”,在今时今日,成为年轻人们可寻得的一片放松的精神空间。
待在茶水间的三分钟,焦虑的社畜可能正为工作烦心,若能呷一口清茶,共振千里之外的青绿茶园,便可让紧绷的精神短暂浪游。饮茶梗“三点钟,饮茶先啦”的大火,更是暗含了打工人想“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愿望。品茶,似乎与忙里偷闲的美好时光密不可分。
以茶为联结,Z世代的年轻人、都市里的新中产们,也在塑造自己的身份标签,释放自己的社交信号,同气味相投之人交游畅行。“上楼坐坐喝杯茶”,是当代人展示信任的最高通行证。
上到G20峰会的凉亭饮茶、故宫宝蕴楼茶话,下至普通好友围炉煮茶、相伴茶园春游,茶香构建的联结千丝万缕。可以说,茶已经成为了东方人的一种社交饮料,“一日不可无茶”的生活经验,在今天得到了新时代的诠释。
毕竟,喝茶可能是现代人最简便的休闲方式之一。养一季新茶要一片充足的雨水云雾,制一斤龙井要六万次人工,炒一味好茶需十道结实工序,但站在工位前,泡一杯网易严选的明前龙井,品尝这氤氲千年而不改的茶香,将精神同春日限时的新绿相勾连,只需要三分钟。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