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茶产业现状 预判茶产业未来——对话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王庆
栏目:竞技宝动态 发布时间:2023-02-11 19:53:48

  茶叶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健康安全形象重新得到构建,茶叶量价配合将继续保持稳定,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高档茶量减价增,中低档茶价差继续缩小,国内消费总量预计将突破185万吨,销售额在2300-2400亿之间;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创新产品、定制产品继续增多;传统零售门店、批发市场将出现复苏迹象。但政策面与宏观环境仍持续影响市场:茶业电商、微商业务量的增速继续变缓;市场存量较大并十分稳定。2018年,中国茶叶出口市场仍将以传统市场为主,不会出现明显变化;出口继续保续量价缓增态势,预计出口量保持在33万吨左右,出口额在15亿美元左右。

  《中华茶人》:近年来,贵州、湖南、四川、湖北等产茶区政府对当地的茶产业发展投入了相当大的力度,纷纷提出“打造千亿茶产业”的发展目标,您认为政府应从哪些方面集中发力?

  王庆:众所周知,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是构建现代化茶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建议政府以“二产带一产促三产”为思路,拓宽一产为二产提供原料、一产为三产提供基地的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着力打造茶叶产品加工链,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升工程,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和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促进加工转化升值;行业组织应积极配合政府,利用行业资源优势,搭建宣传推广平台;骨干品牌企业应打造营销网络,在大城市中建立销售网点,并在茶区、茶园发展茶叶采摘、旅游度假等休闲农业。

  《中华茶人》:中国茶产业的快速扩张,是否会出现供求关系不平衡的情况?您认为,应如何平衡茶叶的“供与求”?如何解决茶叶的“产与销”?

  王庆:各茶类在进行市场发展中要充分兼顾自身产品与市场建设特性,因茶施策促进消费。绿茶在六大茶类中出口比例相对较高,应同时注重外销市场建设与国内消费提升,根据产品小品种名茶众多,做好国内细分市场的筛选和培育。黑茶市场内销占据绝对优势,主动库存量大,建议围绕消费者需求做好服务开发,尤其是代客存茶等服竞技宝JJB务,可有效促进存饮兼顾型消费,同时及时了解库存动态布局生产。乌龙茶市场受社会舆情干扰多,建议加强信息宣传,正面引导,同时借助主产区的茶旅游发展向下游求销路,向上游促建设。红茶的内销占比快速提升,也是国际市场主流产品,对内建议加强产品创新,避免同质化,出口产品则保质量降成本,提升国际竞争力,同时需警惕进口红茶的对国内市场的抢占。

  王庆:以市场引导为前提,通过优质商品供给促进消费、提升效益。消费市场概念中的优质商品,既包括质优又涵盖需求,企业的经营需要尽可能精准地捕捉顾客需求。茶叶市场的发展趋势动态、分散、多变,线上线下逐步融合、新增长点不断滋生、多样化差异化日趋明显造成了数据的纷杂与散落。充分捕捉、挖掘、利用沉淀在市场中的消费大数据,预判消费趋势,借此优化要素配给、减少沉没成本,研造适销对路的产品和服务,是每一个茶叶企业都无法回避的客观问题。

  《中华茶人》:近年来,行业内过度炒作、虚假宣传等事件频发,诚信问题也是我国茶行业乃至整个食品行业共同存在的一个问题。您认为如何促进企业自律,从而推动产业竞技宝JJB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

  王庆:面对困扰茶叶行业多年的“小散乱”问题,协会聚焦标准化建设,在行业内引导推广“说普通话”。组织企业、鉴定审评机构、标准编制相关单位等联合组成团标工作委员会,构建茶叶团标体系,以协调团标制订、服务行业为宗旨,落实《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要求,培育和发展我国茶叶行业团体标准。工委会计划通过调研了解行业团体标准工作的实际需求,启动行业团体标准化试点区域征集,开展茶叶团体标准延伸拓展,努力推动行业团体标准化进程。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茶国和茶叶消费国,但人均茶叶消费水平,与世界排名前几位的国家还有较大差距。

  王庆: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多尝试利用跨界出圈的合作模式宣传品牌及产品,扩大消费者的认知。二是及时研判市场发展动态,创造适销对路的产品和服务。三是将茶叶消费趋向便捷化,简约化,融合全渠道发展。为消费者提供及时有效的茶叶信息,提供富有针对性的服务和消费体验,帮助消费者节约时间成本,通过渠道、流量的共享整合将茶作为一种服务手段,延伸至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增加消费群体的黏度。

  《中华茶人》:为了让茶真正成为人们生活中离不开的“开门七件事”之一,应该具体采取哪些举措?

  王庆:近年来,随着茶文化、茶知识的宣传,茶叶的绿色健康功能已经为消费者所熟知,但受消费通路少、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影响,茶叶产品的安全、品质、性价比仍是消费者最为关心的问题。建议行业组织与政府通力合作,加大品牌建设与宣传力度,努力打造品牌企业,拓展新型茶叶营销渠道,通过互联网、移动端等现代通讯工具与传统媒体的配合宣传,以文娱活动与健康养生知识相结合推动,普及茶消费观念,培养消费者的饮茶习惯,刺激消费原生动力。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作为国家级社团组织,自成立竞技宝JJB以来,始终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发挥行业中介职能,服务中国茶叶事业。

  《中华茶人》:如何培育、扶植中国茶叶品牌企业做大做强,诞生像立顿一样的国际品牌?

  王庆:协会今年以茶叶品牌建设为核心,重点提升中国茶叶品牌影响力,打造服务中国茶品牌的专业力量。协会与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合作成立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品牌发展工作委员会,组织行业研究机构、品牌企业等成立了中国茶叶产业集群品牌联盟,研究行业品牌发展、推广计划,参加“中国品牌日”活动,参与国家品牌标准体系建设,为茶叶品牌标准化发展争取话语权;汇聚社会力量建设茶叶品牌专家团队,从品牌定位、品牌管理等方面开展研究、咨询工作,帮助会员和企业推广自身品牌;研究开展品牌从业人员教育和培训,提升企业及从业人员品牌建设素质和能力。

  《中华茶人》:随着“一带一路”、乡村振兴等政策的提出,茶产业迎来了发展的历史机遇,您认为,从生产种植、加工制作到终端销售乃至国际贸易,每个环节应重点关注的方向是什么?如何借助国家政策带动产业发展?

  王庆:在生产加工环节,行业应加强政策监督,促进安全生产,努力推动更多企业产品达到国际出口标准,促进对外贸易拓展。同时,企业要积极寻求“走出去”的机会,参与行业组织、各地政府组织的国际交流活动,将品牌和优质的茶叶产品推向海外市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茶业接轨国际的步伐越来越坚定。近年来,随着WTO范围的不断扩大,国际茶叶进口量逐年增加。如何成功合理利用WTO规则将成为中国茶叶将挑战变为机遇的胜负手。目前,中国茶叶的出口市场仍局限于传统的消费国,建议在行业组织与政府部门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中国茶企能够主动适应国际交易方式与规则,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国际合作,逐步发现与制造更多中国茶与产茶国的商业机会和投资机会。

  《中华茶人》:自古以来,中国茶叶随着丝绸之路传到欧洲、逐渐风靡世界,与丝绸、瓷器等,被认为是共结和平、友谊、合作的纽带。在外交场合,习主席也多次与外国领导人一同“茶叙”,共话友好未来。您认为在此背景下,如何通过“茶叙”外交带动产业发展,推动茶文化的国际传播?

  王庆:首先,茶企要及时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积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调整,进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国际竞争力。其次,面对广阔的国际市场选择潜力合作伙伴,逐步建立带有中国特色的、传播中国渊源茶文化的营销合作关系。第三,茶企业要通过科学技术手段促进茶叶标准化、规模化的生产,保障茶叶产品的质量安全。此外,要牢牢把握我国悠久茶文化的优势,适时开展国内外交流互动活动,借助文化进行深入人心的推广。

  《中华茶人》:作为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请您谈谈,您对中国茶产业今后五年甚至更长阶段的发展有何预判?

  王庆:中国茶叶产业未来将不可避免地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环境受到约束、粗放的生产方式带来的后续问题以及经济循环不畅等问题。必须要通过优质的多元化供给体系的构建,从量的增长真正转变成为质的增长。从供给方面看,质量提升、打造完整的产业体系很有必要。科学化、网络化、智能化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行业需要创新以及捕捉需求的能力,品牌影响力、核心竞争力都十分重要,保证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从需求上看,个性化、多样化,还有不断的升级的需求将成为主导。从产业看,提高劳动生产量、投入产区率、土地利用率、环境效率、科技贡献率,才能够提升高质量的生产率。从企业看,投资要有回报,企业有利润、有收入,政府才会有税收。因此,未来行业五年,中国茶业需遵从“质量第一效率优先”的原则,才能积极推动转型升级,茶叶的消费环境能够得以改善,将培育出更多新的消费增长点。

  本文刊载于《中华茶人》第82期,如因内容、图片问题,我们会及时更正或作删除处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